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黑糖、認識丙烯醯胺:《康健雜誌》「2015黑糖成分大調查」
黑糖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消費者該怎麼辦?營養師、同時也是食材達人徐仲說:「當然繼續吃,不用想太多。」
這次事件不屬於黑心食品,只需當成食物新知。透過這次事件,許多食品業者要更加注意產品和丙烯醯胺的含量。然後學者專家們,要盡快開會討論,是否有必要制訂丙烯醯胺每日攝取量標準。在此之前,只要保持均衡飲食的原則,其他的不需要想太多。 #黑糖
幫助認識丙烯醯胺?還是製造對黑糖恐慌?《康健》報導見樹不見林
by 上下游記者郭琇真 on 2015 年 08 月 29 日 in 吃安心
《康健雜誌》昨天對外發表「2015黑糖成分大調查」,以斗大標題直指:「市售黑糖抽檢,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但其實丙烯醯胺普遍存在薯條、馬鈴薯、餅乾等高溫油炸或烘烤的食物上,衛福部在2003年便建立資料庫紀錄各類食物的丙烯醯胺含量,《康健》特別針對國人日常難以大量攝食的黑糖作為調查基礎,固然有提醒消費者與呼籲政府採取作為的用意,但詮釋方式有值得探討之處。(上圖來源photo credit: Sugar Cubes via photopin (license))
丙烯醯胺是一水溶性乙烯基單體(vinyl monomer),可在某些食品烹煮過程中產 生、也可在抽煙煙霧中發現。單體丙烯醯胺易聚合成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是許多製造業的化工原料,例如:建造水壩的地基或隧道的防滲漏劑、製造飲用水用的黏著劑、造紙時的黏著劑和染料的合成等。
食物中只要含有胺基酸和還原醣,經高溫加熱便很容易藉由梅納反應,產生丙烯醯胺,而黑糖的原料甘蔗汁因為含有天門冬醯胺和單醣(葡萄糖或果糖),製作過程又經高溫熬煮,是常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的食物之一。
丙烯醯胺在1994年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2A類可能致癌物」,代表在動物實驗上證實可能致癌和具神經毒性,但流行病學證據還不足以確定對人體有致癌性。
康健:黑糖抽檢 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此次《康健》分別從量販店、連鎖超市、有機連鎖專賣店或農夫市集抽驗19包黑糖,整體丙烯醯胺含量落在30至2740ppb之間,其中丙烯醯胺含量最高的前三名黑糖產品分別是黃金馬子手工高山黑糖、義峰食品黑糖以及高仰三黑糖。康健雜誌抽驗品項。(製表/郭琇真)
不過根據2013年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的「台灣地區食品之丙烯醯胺含量」調查報告顯示,各類經過油炸、烘焙的食物多少都含有丙烯醯胺,連嬰兒食品都可驗出,而洋芋片、黑糖、杏仁果、薯餅與油條的含量較高。其中黑糖的丙烯醯胺含量介於393至1301ppb間。
食物中丙烯醯胺非蓄意添加,係烹調產生
今年四月,立法院曾召開「薯條與洋芋片等油炸食品致癌!?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之高溫油炸食品管理公聽會」,針對是否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管制限量進行討論。
由於不同食物、食品或食材的丙烯醯胺含量多寡相異,國人攝食習慣也不同,因此包括台大食科所特聘教授葉安義、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俊璋都不建議在食品中訂定管制限量標準。
葉安義解釋,丙烯醯胺是烹調過程中自然產生,非蓄意添加,「不知道範圍應該訂在哪,全世界也沒人在訂,」而且光是分析一件樣本需花費5000到10000元。
不過,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曾發表研究證實丙烯醯胺會攻擊基因。透過尿液檢體發現,如果日常從油炸食品涉入丙烯醯胺的含量愈高,尿中測出的基因傷害指數也愈高,以一個60公斤的成人為例,1ppm丙烯醯胺只要吃60克,就會超過美國環保署建議「可忽略風險」的500倍。
因此吳焜裕希望政府能盡快訂定食品中的丙烯醯胺殘留量,輔導業者改善烹調過程。
報導見樹不見林,失之偏頗
《康健雜誌》從提醒消費者注意與呼籲政府作為的角度出發,無可厚非,但特地放大「黑糖抽檢,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卻忽略國人膳食習慣對於黑糖攝取量有限,也忽視強調從抽菸或工業環境中涉入丙烯醯胺而致癌風險更高,其報導有見樹不見林而失之偏頗之虞。
一家食品供應業者就無奈表示,今年四月有國內學者指出部分食品含有高量丙烯醯胺後,便陸續將產品送檢驗單位檢測。但目前國際間並沒有針對丙烯醯胺制定出一套限量標準,若以美國加州目前規範的人體每日最大攝取量140微克計算,他們販賣的黑糖一天至少需要吃到200克至500克才有可能達到致癌的風險。
這名業者表示,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糖類攝取量為25克來說,根據國人攝食習慣根本很難一天吃這麼多。而《康健》的報導上並沒有將每項產品的丙烯醯胺含量換算成每人每天建議攝取量,資料的呈現非常粗糙,容易有誤導消費大眾的嫌疑。
她舉例,以此次抽驗含量最高的「黃金馬子手工高山黑糖」為例,以加州標準計算,一天需吃51克才有致癌風險,而案例中含量最低的TWS糖品手工純黑糖,一天則要吃到4.6公斤才有致癌可能。其實消費大眾只要維持正常飲食習慣,不要單次大量攝取同一種食物,分散風險就能降低致癌的可能。
由於《康健雜誌》報導引發爭議,也引發消費者恐慌,為此上下游特別採訪不同領域專家看法,供讀者判別。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吳焜裕:
我認為,進行丙烯醯胺的攝食評估時,需從國人的攝食習慣著手,像法國就有研究報告指出,法國人每天有60%的丙烯醯胺攝入來自於咖啡,雖然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遠不及洋芋片或黑糖,但每日大量累積對法國人影響卻最大,由此可見均衡飲食、分散攝取風險的重要。
《康健》特別針對黑糖或許是想打破過往「黑糖是養生聖品」的迷思,但黑糖並不是每天必吃的食物,目前應該先針對炒、炸和烘焙類的主食進行調查,這部分我認為是食藥署必須評估的工作。法國研究顯示咖啡也含有丙烯醯胺,但致癌風險應依飲食習慣評估。photo credit: DSCF0615 via photopin(license)
輔大食品科學系退休教授丘志威:
食物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會因為烹調時間、溫度、甚至是食材的品種而有差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套食物中丙烯醯胺的限量規定。《康健》雖然是忠實反映檢測數據,但很容易造成消費者恐慌。
從數據直觀來看,有些黑糖產品的丙烯醯胺含量高達1000至2000ppb,數字雖然很高,但我們並非拿黑糖當主食,不像歐美會將馬鈴薯當主食,若烹調不當會含有較大量丙烯醯胺,經常攝取風險較高,需要特別去注意。
黑糖的丙烯醯胺含量高雖是事實,但《康健》在報導中沒有向大眾說明:「應避免把黑糖當成主食或常吃的零食」等說明或警語,容易讓人聞黑糖色變,有欠考慮。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
黑糖雖然不是主食,卻被台灣當成養生聖品,尤其很多婦女為了舒緩生理痛有時用黑糖的習慣,現在《康健》卻發現,部分市售黑糖丙烯醯胺的含量,已超過食藥署過去資料庫中油炸類和烘焙類的檢出量10至1448ppb間,消費者需防範的是高量丙烯醯胺的黑糖,而同時這項調查也是要呼籲政府盡快訂定食物中的丙烯醯胺每天最高攝取量。
食藥署雖然在2012年就製作了「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但從此次《康健》調查發現,許多大廠根本不知道製作黑糖時,應設法降低丙烯醯胺的產生,這也正是要喚醒食藥署啟動輔導專案,輔導業者進行減量的措施。
前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殘毒管制組長翁愫慎:
我曾參與衛福部在2008至2009年度的「國人總膳食調查計畫」,總膳食調查計畫的研究方式以最接近國人取食方式,調查食品中汙染物殘留的風險,我們必須先調查台灣居民的攝食習慣,像是「什麼東西吃最多?」、「什麼東西吃最少?」、「哪些季節又會吃哪些食物?」等。
不同烹煮方式以及食前處理也會讓食物中的汙染物產生不同差異,也許會消失,也許會產生新的毒物,而《康健》這次的調查報告僅是風險評估中的第一部建立基礎資料,但沒有將「一般人黑糖吃多少量?」、「台灣有多少比例的人常吃黑糖?」等資料也計算出來,如此並無法就拿該份數據指涉黑糖對人體可能產生什麼重大影響。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
黑糖是溫暖子宮的食物,其製程裡,能把原料蔗糖藉由萃取產生溫性的糖,協助我們身體化瘀、溫通血液循環不良的地方,是很好的溫補食材。
黑糖中丙烯醯胺的風險中醫界都有在關注,但以現有動物實驗換算成人體來說,一天只少要吃上公斤的黑糖才有可能致癌,這不符合國人攝食習慣,在臨床上也幾乎沒有看過,是很極端的成癮者才會有的行為。
而且在尚未達到致癌風險的攝取量前,食用者很有可能因為攝取過量的黑糖導致上火,併發體質燥熱、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食藥署正草擬「企業監測丙烯醯胺指標值草案」
今年四月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討論如何管制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時,衛福部食藥署曾表示正在擬定「企業監測丙烯醯胺指標值草案」。對此,食藥署食品組科長鄭維智表示,該草案蒐集的資料已大致底定,預計在九月中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各類食品的指標。
鄭維智表示,目前規劃丙烯醯胺含量高的薯條、洋芋片、餅乾、烘焙食品等,將會參考歐盟現有的指引值,至於華人社會才容易見到食用的黑糖和油條,未來希望朝1000ppb以下討論,不過仍需再詳細研究我國國人攝食量後,將資料提供給專家進行評估。
鄭維智認為,《康健》的調查容易讓消費大眾對黑糖產生無謂的恐慌,因為就國人飲食習慣,通常是在女性生理期間才有可能相對大量攝取,但所謂的大量通常也不會是拿著黑糖整顆吃,普遍的狀況是大約一天十克搭配熱水沖泡,很難達到致癌風險的攝取量。
鄭維智說,台灣人的飲食偏向複合式餐飲,單一吃某類食物的機會並不高,因此民眾只要吃東西能適量、分散風險攝取,並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而食藥署在2012年也有印製「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相關食品業者可參考這份手冊,進行製程上的減量與改善。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多國出生時的預期壽命
Chinese and Iranian men born today are expected to live a longer healthier life than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These are the top countries with the longest and healthiest life expectancy:
1. Japan
2. Britain
3. Germany
4. China
5. Iran
Learn more http://econ.st/1Jo3Ebf
1. Japan
2. Britain
3. Germany
4. China
5. Iran
Learn more http://econ.st/1Jo3Ebf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過期意大利品牌Ferrarini的火腿和芝士等,沒發霉、變味,不代表可食用
香港【本報訊】多名市民昨凌晨專程到元朗及葵涌撿吃被棄置的過期芝士和火腿,由於食品和儲存方式來歷不明,有人擔心貿然進食會引發中毒危機。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該批食品中有過期逾一年,由於難以保證過期食物仍否新鮮,以及不知道供應商儲存食物的衞生安全,萬一市民食用後中毒需要自行承擔責任。
棄置者或須負法律責任
另外,在公眾地方棄置食物時若沒小心處理,令市民撿獲進食後出現問題,棄置者亦有可能要負上法律責任,所有食品過了最佳食用日期後,食品供應者不應繼續販賣。
知名大廚黃永幟表示,今次被棄置食品包括有意大利品牌Ferrarini的火腿和芝士,是屬於中檔食品,不少意大利餐廳均使用該品牌食品,而原隻帕爾馬火腿售價約為港幣1,800元。黃又指由於過期食品容易滋生細菌,進食後容易食物中毒,而過期食物表面雖沒發霉及變味,但不代表可食用,建議市民避免進食。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過期食品或會出現病毒及細菌感染,從而增加其細菌含量,倘若儲存不當會令食品腐爛,食用過期食品有機會引致屙嘔及肚瀉。
■記者邵沛琳
知名大廚黃永幟表示,今次被棄置食品包括有意大利品牌Ferrarini的火腿和芝士,是屬於中檔食品,不少意大利餐廳均使用該品牌食品,而原隻帕爾馬火腿售價約為港幣1,800元。黃又指由於過期食品容易滋生細菌,進食後容易食物中毒,而過期食物表面雖沒發霉及變味,但不代表可食用,建議市民避免進食。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過期食品或會出現病毒及細菌感染,從而增加其細菌含量,倘若儲存不當會令食品腐爛,食用過期食品有機會引致屙嘔及肚瀉。
■記者邵沛琳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多吃番茄可預防攝護腺癌
過去番茄總被認為是養顏美容的保養聖品,
但它的好處可不只是這樣!
但它的好處可不只是這樣!
攝護腺癌是全世界男性最常見癌症的第二名,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多吃番茄(新鮮番茄、番茄汁、番茄焗豆皆可)可以顯著降低攝護腺癌風險。論文刊登在《癌症流行病學、...
STORM.MG
日本怎樣管理氰化鈉;台灣 的危險品倉庫、危險品分類
日本怎樣管理氰化鈉
作者:日經中文 2015-08-23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天津爆炸,氫化鈉的處理成為棘手難題,現在現場要派出小白兔試毒,這個在工業用途廣泛的劇毒物質,日本又是如何管理?
在天津發生的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中,有毒物質「氰化鈉(sodium cyanide)」是否會出現擴散的擔憂不斷升溫。氰化鈉從口中攝入後會引起中毒,攝入量達到150~200毫克便能致死。
在日本,氰化鈉是《有毒物質以及劇毒物質取締法》指定的有毒物質。氰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酸發生反應會産生易燃的劇毒物質氰化氫。
雖是危險的劇毒物質,但是其産業用途卻十分廣泛。日本鹽工業會(Japan Soda Industry Association)統計顯示,2013年度的日本國內産量約為1萬2千噸。其中1萬噸用於出口,其餘的被用於化學品、醫藥、農藥的原料、電鍍加工和黃金冶煉等。在日本國內,旭化成化學、昭和電工和日本曹達三家企業在銷售氰化鈉。
為了確保安全,日本規定生産商有義務向客戶提供安全數據表(SDS)。據稱,安全數據表中會詳細紀錄氰化鈉的特性、使用、保管和廢棄等注意事項,以及發生火災和洩漏事故時的對策。此外還將寫明相關法律和條款。生産商負責記錄安全數據表的提供對象,定期確認應對狀況。
中國應該也存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但在針對日本的化學行業人士的採訪中,日本的相關人士紛紛對此次爆炸事故表示「難以置信」。其原因在於除了管理不善外,滅火應對舉措也不當。爆炸現場被認為存在多種金屬鈉之類的遇水後將加速産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在日本,消防員在滅火之前必須進行安全確認。
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現場的消防員或許沒時間進行確認。但由於是危險物質,避免事故發生的管理體制和事故發生時將危害減到最小的對策不可或缺。這或許是支撐化學品企業存在的重要要素。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0283#sthash.DWLP3NH7.dpuf
田秋堇立委國會辦公室
天津大爆炸,台灣人亦心生不安,以下訊息提供大家參考:
「天津發生爆炸後,
台灣港務公司立即清查
台灣目前所有危險品貨櫃數量
及存放位置,
台灣目前高雄港有八座危險品倉庫、
台中港有五座,
總計七家業者都通過消防署檢查合格,存放的危險品主要以石油類為主,
包括潤滑油等,
屬於第四類危險品,
並沒有存放天津港類似的易爆炸物品。
易爆炸或自燃的化學品,
按規定必須在卸船當天就運離港區,
不得過夜,
因為只有廠商自己的倉庫
才有最好的消防設備,
港區只是暫存。」
Search Results
[PDF]危險品之主要分類及標籤
第二類:氣體(Gases). 2.1 易燃氣體(Flammable Gas). 2.2非易燃無毒性氣體(Non- Flammable, Non-Toxic Gas). 2.3 毒性氣體(Toxic Gas). 附件一2/13 ...
危險物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分類表 - 1.4:爆炸品 ... 氣體包括壓縮、液化、溶解等狀態,有些氣體還同時帶有其他危險性, 如毒性及腐蝕性。 2.1:易燃性 ... 其他危險品,是一種材料。
危險品簡介
危險品分類 | 危險品包裝 | 危險品包裝標示&標籤 | 危險品包裝標示範例 |. 危險品 分類. 《IMDG CODE》《國際海運危險品準則》係依照聯合國危險物運輸專家委員會「 ...
危險物品作業規範
託運人在交運含有下列物品的貨物時,須按照『危險品規章』關於危險物品的分類定義查驗其所託運之物品,且必須在『航空貨運單』上註明『貨物內物品不具危險性』。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Cyanide level in Tianjin blast crater exceeds limit by 800 times
Cyanide level in Tianjin blast crater exceeds limit by 800 times
The level of toxic cyanide in water samples taken from a massive crater created by the Tianjin chemical blasts exceeded safety limits by over 800 times, authorities said Thursday.
The crater, about 60 metres wide and 7 metres deep, appeared after strong explosions and subsequent fires tore apart a logistics centre about 145km southeast of capital Beijing. It has been filled with water following rainy weather in the past week.
The local government said cyanide contamination in the crater is not evenly spread as some samples only tested levels exceeding safety standard by two times, according to Chinese new media The Paper.
Authorities have set up 50 samplings points in the crater and conducted three tests so far, The Paper said.
It will take two to three months for the government to finishing treating the 50,000 tonnes of contaminated water, said Li Xingchun, a member of an expert panel tasked with exa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blasts.
Meanwhile, thousands of dead fish have appeared in the Haihe River, which runs through Tianjin. The government said Thursday night the fish was not killed by cyanide poisoning.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天津大爆炸 / 氰化鈉危害......河面滿滿死魚 疑天津爆炸害的
“只有氰化氢才有这样的速度,让这么多的鱼这么快的就死亡。河里的水,我相信是从地面渗漏过去的。”
报道全文: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ianjin-20150820/2926501.html
熱點專題 / 天津大爆炸
官方說法疑點重重危化品專家釋疑
2015.08.21 06:41
華盛頓—
“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已經過去八天,諸多問題仍然得不到解答。美國之音採訪了多年從事危化品貿易的專業人士,對事故原因和影響做出簡單分析。
問題1 :海河為何出現大量死魚?
8月20日,天津塘沽海河突然出現大面積死魚,腐臭味很濃。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當日下午回應稱,已對該河段水質進行了採樣分析,未檢出氰化物。
環保部應急中心主任田為勇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第11場新聞發布會上也稱,所有氰化物超標污水全部封堵在警戒區以內,未經處理的水沒有向外排過。
然而,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多年從事危化品貿易的桂先生說,“只有氰化氫才有這樣的速度,讓這麼多的魚這麼快的就死亡。河裡的水,我相信是從地面滲漏過去的。”
氰化氫屬於劇毒,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常把氰化氫作為毒氣室的殺人毒氣使用。由於氰離子能與血液中的鐵離子結合,使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下降,吸入高濃度氰化氫或吞服大量氰化物者,可在2-3分鐘內呼吸停止。根據桂先生的說法,0.1克的氰化氫就足以致人死亡。這個說法也被一位加州生化研究所的研究員證實。
問題2 :污染物現在在何處?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衛星雲圖顯示,天津大爆炸發生後,一團深棕色的濃煙漂浮在渤海灣上空,煙霧繞了一個U型的彎後,轉向東南方向的山東省飄去。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深棕色煙霧來自於危險品爆炸生成的氣體,而周圍的一圈淺灰色煙霧源於火災。
據人民網報導,環保部應急中心主任田為勇稱,警戒區內的氰化物污染非常嚴重,但是警戒區外處於正常水平。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介紹說,搜尋清理範圍在距核心爆炸點三公里半徑之內。
田為勇在會上強調環保局發布的數據都是真實的。他說,“首先第一支增援力量就是我們的監測力量,派了90多個,從國家監測總站,北京、河北這些省份的,而且自己帶的儀器,按照國家的標準來檢測。我想這些單位絕不會幫助天津市環保局來共同作假。”
據介紹,警戒區以內的26個點位當中有19個點位檢出氰化物,其中8個點位超標,最大值超過國家標準356倍,主要是在一號雨水泵站這個位置。警戒區以外有16個點位,其中有6個點位氰化物有檢出,但是不超標。其中最高濃度值為標準的8.2倍。
然而,桂先生在採訪中對記者說,700噸氰化鈉與水接觸後可以產生386噸的氰化氫氣體,也就是可以致死38.6億人。這些氣體在自然環境中幾乎不會分解,除非電解,如強閃電。
“在我的理解內,我覺得華北幾乎無可避免的在今後的一段時間成為無人區。38億它在空氣中、在土壤中、在水中,它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去自然分解的,它必須去通過化學反應把它反應掉的。”他說。
問題3 :爆炸物究竟為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8月19日週三呼籲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公佈天津爆炸的原因和相關影響。但是中國當局目前仍未能確定爆炸物來源。天津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此前對媒體解釋稱,這是因為爆炸事發處不同化學品數量多而混雜,而且從海關和企業管理人員處得到的數據有較大出入。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數據顯示,天津港發生的第一次爆炸相當於三噸TNT,第二次爆炸相當於21噸TNT,也就是五次平均水平的閃電。
TNT全稱三硝基甲苯,是一種烈性炸藥。它的的實驗室制法是濃硝酸、甲苯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並加熱。TNT的數量又被使用作為能量單位,每公斤可產生420萬焦耳的能量,1噸TNT相等於4.2千兆焦耳,一百萬噸相等於4200兆兆焦耳,通常也作為核武器爆炸當量的單位來使用。
桂先生用和TNT(三硝基甲苯)化學分子式非常相似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為例,描述了爆炸後的情況。他說,“在上海那次爆炸的時候,我是沒有在現場,但是我是有很多朋友在現場,因為我本來也是做危化品的。後來我是到過倉庫去看。當時爆炸的是200噸TDI,但那次在快1個月後我到倉庫有看,地面上的坑不到半米。也就是說TDI的爆炸威力其實也就這麼大,雖然它比TNT稍微低一點點,但是它產生的威力就這麼大,只產生半米的坑。”而2007年發生在滄州大化TDI有限責任公司的爆炸,造成五人死亡,80人受傷。
桂先生還表示,天津爆炸造成的直徑七米深坑讓他十分驚訝。
據報導,瑞海公司一位高管對媒體回憶說,起火位置大約有二三十個硝酸鹽類集裝箱,每個20噸。硝酸銨有10來個集裝箱,硝酸鉀和硝酸鈣的集裝箱各有七八個。那麼按桂先生的說法,即便現場有600噸硝酸鹽類反應物,也炸不出直徑七米的深坑。
這位高管還稱,現場是先著火,引爆了硝酸銨,導致爆炸。然而,硝酸銨是最難起爆的硝酸炸藥,而在含水3%以上時無法爆轟,會在一定溫度下分解。據一位倖存消防員對媒體的描述,當晚他們在距離起火源點100多米處發現火情,隨後驅動消防車前往滅火,一車水用完之後返回取水,也就在這時,爆炸發生。那麼,鑑於硝酸銨遇水難以引爆的特點,硝酸銨是爆炸源的說法不成立。
另一種說法是金屬鈉遇水爆炸。
據報導,河北一家大型化工廠技術人員的分析稱,可能是倉庫起火後鐵桶遇熱受損,金屬鈉遇到滅火使用的水之後,迅速反應,引起這場巨大的爆炸。但金屬鈉爆炸的強度能否炸出直徑七米的深坑,仍是未知。
問題4:餘下的500噸氰化鈉去哪兒了?
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昨日確認,天津港爆炸事故核心區危化品有七大類40餘種,目前已在核心區清理出氰化鈉150噸,運往廠家回收。據他介紹,爆炸區有包括硝酸銨、硝酸鉀在內的氧化物共有1300噸左右;金屬鈉、金屬鎂等易燃的物體有500噸左右;以氰化鈉為主的劇毒物700噸左右。
他說,“我們已在核心區清理出氰化鈉約150噸,運往廠家回收。其餘部分料已爆炸完畢。”
氰化鈉的性狀為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不易燃。
桂先生介紹說,氰化鈉是不可能爆炸的。“昨天我看到官方報導說氰化鈉除了清理掉的150噸,其他的都被炸光。這句話一定是謊言,氰化鈉是絕對不可能爆炸的。這點我可以非常肯定、非常負責任的回答。它是一定不可能爆炸的,它一定只是被炸散了。”他的理由是,氰化鈉在1500度會揮發。
那麼,這500餘噸氰化鈉去哪兒了?
桂先生說,氰化鈉遇水可以產生氰化氫氣體或氰化氫溶液。這些溶液可能會滲入土壤和河流。他說,這500餘噸“肯定找不到了。”
有在現場的記者稱,臉部嘴唇處有灼燒感,左手關節處熱癢。而這正是氰化氫中毒的症狀。
注:本文記者非化學係出身,如有疏漏,敬請指教,謝謝
河面滿滿死魚 疑天津爆炸害的
中國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上周三天津大爆炸後,中國當局反覆強調警戒區外的環境未因氰化鈉等危險化學品爆炸有異常,但離爆炸中心6公里的天津塘沽渤海海河河口,昨出現大量死魚,魚屍密密麻麻,綿延數十公尺。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上周三天津大爆炸後,中國當局反覆強調警戒區外的環境未因氰化鈉等危險化學品爆炸有異常,但離爆炸中心6公里的天津塘沽渤海海河河口,昨出現大量死魚,魚屍密密麻麻,綿延數十公尺。
魚屍照被放上微博後引發恐慌,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昨在記者會上說將調查魚隻死因,但也以該河段「污染嚴重」,造成水內缺氧為由,強調「每年這時候死魚很常見」。網友懷疑死魚與爆炸污染有關,諷:「調查結果不論是熱死的、孤獨死的,總之不會是爆炸污染死的。」
中國環保部應急中心主任田為勇昨說,目前雖已檢出多個污水檢測點的氰化物超標,最多超標356倍,但地點都在已淨空的警戒區內,警戒區以外雖有6個檢測點被驗出氰化物但未超標。此外,爆炸核心區域被大量化學品炸出的大洞,初步測量直徑60公尺,深7公尺,顯見爆炸的超強威力。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天津爆炸區 測出氰化鈉、神經毒氣,兩項指標都達到了最高值
天津危化品倉庫大爆炸發生第8日,社會極度關注當地空氣會否受爆炸影響而受到污染,中央電視台日前報道,爆炸核心區域附近除了氰化物,還偵察到神經毒氣,專家指,吸入神經毒氣可能會令人心臟停頓,然後死亡。不過,有關片段今早在央視的網站突然被抽起。
央視攝製隊在周日跟從北京消防總隊核生化偵檢隊伍,進入距離爆炸核心區域500米外的範圍,檢測有毒有害氣體,偵測車的指標顯示,區內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已超過可測量的最高點。其後,北京公安消防總隊副參謀長李興華向央視記者稱,在檢測該區的空氣時,除了氰化鈉,還發現了一種物質:神經性毒氣,而且兩項指標都達到了最高值。
天津爆炸區 測出神經毒氣
精華簡文
天津爆炸區 測出神經毒氣
天津大爆炸現場傳出檢測出神經性毒氣,可能致死,當地官方提高防護和警戒。大陸央視引述北京化工博士說法指出,現場檢測的神經性毒氣一旦人吸入,可以與神經細胞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另外可以導致呼吸系統心臟等驟停進而導致人死亡。
央視「焦點訪談」報導,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證實,天津爆炸現場累計存放危險化學品3000噸左右。北京公安消防總隊副參謀長李興華則表示,到爆炸核心區現場採集的結果與前2天一樣,還是氰化鈉和神經性毒氣這2種有毒的氣體,指標都達到最高值。
天津大爆炸至今造成114人死亡、57人失聯、近700人住院治療,但事故原因仍成謎。大陸國務院昨宣布成立爆炸事故調查小組,徹查事故原因,嚴肅追究責任。
天津大爆炸至今造成114人死亡、57人失聯、近700人住院治療,但事故原因仍成謎。大陸國務院昨宣布成立爆炸事故調查小組,徹查事故原因,嚴肅追究責任。
央視昨晚報導,爆炸現場核心區已經測出神經毒氣,可致人於死。武警昨在核心區外戴著防毒面具站崗。 路透
大陸當局昨在批評聲浪中為罹難者舉行頭七悼念儀式。綜合陸媒報導,大陸官方昨在天津濱海地區分設7個追思點,民眾手持白色菊花,低頭默哀。被指神隱多日的天津市委代書記、天津市長黃興國也終於露面,向罹難者和殉職的消防員獻花。現場警鐘長鳴,天津港全港船舶也鳴笛三分鐘致哀,場面悲悽。
管制區內氰化物汙染情況備受關注,官方公布最新檢測資料發現有29個點驗出氰化物,最高超標28.4倍;當地環保單位提醒民眾,不要碰觸可疑的粉末,特別是不要潑水。
當地昨上午10點開始飄起雨,而且越下越大,武警立即撤離返家收拾的災民,雨勢至中午12點才停,造成不少地方積水,路面上甚至出現大量白色泡沫。民眾紛紛反映接觸雨水後皮膚有灼燒感,感覺「辣辣的」。官方表示,不排除下雨使地面上的化學品揮發出有毒物質的可能,民眾最好遠離現場。
事發一周來,諸多疑點未釐清,此前爆炸事故公司「瑞海國際物流」股東背景不明,引發外界猜測,但昨陸媒報導稱,瑞海董事長于學偉及副董事長董社軒等10人在13日上午即被控制。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昨下午發布消息,大陸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楊棟梁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
天津爆炸後,楊曾到現場指揮,甚至擔任調查小組組長。有媒體報導,楊出任大陸國家安監總局局長任後,隨即簽署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讓港區內從事危險品倉庫儲經營,不需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楊落馬是否事涉天津爆炸案,引發各界聯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