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膽固醇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Cholesterol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Cholesterol
PHOTO: Heres is a breakdown of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olesterol.
Getty Images
Cholesterol seems to be one of those words that’s in everyone’s vocabulary, but many of my clients are incredibly confused about whatcholesterol is, and how it affects their health. It also happens to be buzzing in the media at the moment, thanks to a new report from the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a group of top nutrition researchers who advise the government about what and how Americans should be eating.
If you’re feeling a little perplexed by all this cholesterol talk, here’s a simple breakdown of what you really need to know.
Cholesterol is only found in animal-based foods
There are two types: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blood cholesterol. Dietary cholesterol is the cholesterol found in foods, and only foods of animal origin contain it, because animals’ bodies naturally produce this waxy, fat-like substance. So when you eat an animal-based food (think eggs, dairy, meat, seafood) you’re ingesting cholesterol that an animal’s body produced. Plant-based foods do not contain any cholesterol, so if you see a jar of nut butter marked “cholesterol free” know that they didn’t remove the cholesterol—it just wasn’t there to begin with.
Cholesterol is essential for your health
Even if you ate zero animal foods, you’d still have cholesterol in your body. That’s because your liver produces cholesterol and it’s needed for several key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making of hormones, vitamin D, and substances that help you digest food. While cholesterol is vital, it isn’t considered to be an essential nutrient, meaning something you must obtain from foods, like vitamin C or potassium. That’s because your body produces all of the cholesterol it needs.
There are “good” and “bad” types of cholesterol in your blood
The two types of blood cholesterol you hear about most often are HDL (the “good” kind; think happy cholesterol) and LDL (the “bad” kind; think lousy cholesterol). HDL and LDL are actually carriers of cholesterol called lipoproteins. HDL is good because it carries cholesterol away from arteries and back to the liver, where it can be removed from your body. LDL—the bad type—h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o much LDL can lead to a build-up, which clogs and narrows arteries, and creates inflammation. This chain of events can lead to a sudden rupture, which sends a clot into the bloodstream, causing a heart attack and/or stroke.
Dietary cholesterol may not impact blood cholesterol as much as previously thought
The old thinking was that consuming dietary cholesterol added to the cholesterol that your body naturally produces, thus raising the amount in your blood. This was perceived to be risky, because too much blood cholesterol has been shown to up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the top killer of both men and women. One often-cited statistic is that every 1% increase in total blood cholesterol is tied to a 2%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For many years, the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recommended that dietary cholesterol should be limited to no more than 300 mg per day. To put that in perspective, one egg yolk contains about 185 mg, three ounces of shrimp contains about 130 mg, two ounces of 85% lean ground beef about 60 mg, and one tablespoon of butter about 30 mg. The brand new report eliminated this cap, however, because the committee believes that the research shows no substa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of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blood cholesterol levels. As such, they concluded, “Cholesterol is not a nutrient of concern for overconsumption.”
The new guidelines aren’t carte blanche to other kinds of animal fat
Nearly every media outlet covered the release of the report from the Dietary Guidelines committee, zeroing in on the omission of cholesterol limits—but that doesn’t mean it’s now healthy to go out and down cheeseburgers and pepperoni pizzas. The committee is still concer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cholesterol and saturated fat from foods like cheese.
You may have heard about another recent report, which concluded that a lower intake of saturated fat wasn’t linked to a lower risk of heart disease. That’s true, but it’s not the whole story, because the risk really lies in what you replace the saturated fat-laden foods with. When people curb saturated fat, but eat more carbohydrates, they lower protective levels of “good” HDL cholesterol, and drive up triglycerides (a type of blood fat), a combo that may actually up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But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placing foods like butter and cheese with plant-based fats like almond butter, avocado, and olive oil can help lower heart disease risk.
Bottom line: the number one message from the new Dietary Guidelines report is that we all need to be eating less sugar and processed foods, and more plants, including vegetables, fruits, whole grains, beans and lentils. So if you have cholesterol from something like eggs, pair them with other whole, nutrient-rich plant foods, like veggies and avocado, combined with some fruit, black beans, sweet potato, or quinoa. That’s good nutrition.

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The £180 billion bill for living in a material world

The £180 billion bill for living in a material world

Trees
Connecting with natural environments has benefits for our wellbeing
Our modern material lifestyles are failing to make us happier, damaging our health, are no longer sustainable and cost the overall economy tens of billions of pounds every year.
Researchers at University of Essex, 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 and the NH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t have published research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esearch showing how our lifestyles in the UK are costing the whole economy £180 billion each year.
They argue encouraging sustainable lifestyles and behaviour will benefit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and the economy.
Lead author Professor Jules Prett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ssex, said: “Redefining what we think of as prosperity, encouraging consumption of green goods and services, and prioritising non-material consumption could actually save the country money.
“We now need to prioritise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well-being across the whole life course for all people by building stronger communities, encouraging active travel, increasing the use of green spaces and healthy eating, and promoting natur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health.
“A greener and prosocial economy is a better economy. It might also help save the planet too.”
The research team has undertaken an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side-effects of our existing consumer patterns on six critical factors which can help improve our health and well-being.
These factors are:
  • Eating healthy food;
  •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 Having a healthy mind;
  • Linking in with community and family;
  • Contact with nature and green/blue space;
  • Attachment to meaningful possessions.
In affluent countries such as the UK, well-being is not on average increasing even though GDP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any positive increase in well-being due to economic prosperity is being quickly eroded by the substantial knock-on costs of mental ill-health, dementias, obesity, physical inactivity, diabetes, loneli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luding strokes) which affect many people.
The research team has now calculated the wider health costs arising from modern lifestyles in the UK. The direct cost of mental ill-health, dementias, obesity, physical inactivity, diabetes, loneli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luding strokes) is £60 billion each year; the full cost to the whole economy is approximately £180 billion annually (18.6% of GDP). For comparison the annual revenue expenditure of the 248 Trusts within the NHS is about £100 billion.
Co-author, Professor Michael Depledge of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said: “We think there’s a real opportunity here to improve both health and the economy. A move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that not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but prioritises the wellbeing benefits for individuals – will help us all to live longer, healthier lives, as well as allowing us to protect and conserv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d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r to speak to the research team contact the University of Essex Communications Office on 01206 874377 or email: comms@essex.ac.uk
Notes
1. The paper citation is: Pretty J, Barton J, Bharucha Z P, Bragg R, Pencheon D, Wood C and Depledge M H. 2015. Improv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independently of GDP: dividends of greener and prosocial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DOI: 10.1080/09603123.2015.1007841

2. The full paper is free to access at http://bit.ly/1zS25kl.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


這幾天我感冒了,咳個不停,希望能快點好,以免傳染給其他人。而且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工作上更全力以赴。
最近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時節,其中以諾羅病毒及輪狀病較為常見,且傳染力極強。主要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曾與病人共食或接觸相同物品等都可能造成感染;此外,罹病的餐飲工作者也會提高感染料理食品的風險。
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的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為了避免諾羅病毒在校園及人口密集的地方爆發群聚,出現類似症狀的民眾應請假在家休息,
再過兩天就是228連假,提醒市民朋友們到人多的地方遊玩時,要做好自身的疾病預防。
有關病毒性腸胃炎防治資訊,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http://www.health.gov.tw;或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首頁
WWW.HEALTH.GOV.TW|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上傳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中國冷凍莓致甲肝 澳洲欲嚴格檢驗

中國冷凍莓致甲肝澳洲欲嚴格檢驗

澳大利亞甲型肝炎感染率上升疑與中國進口的冷凍莓果相關,受此影響,該國政府可能加強對食品的監管。
Ameise Himbeere Süß Zucker Frucht Tier Insekt
(德國之聲中文網)澳洲兩品牌Nanna's及Creative Gourmet的覆盆子及什錦莓果產品,因為4人感染甲型肝炎而須回收。自此,當地感染甲型肝炎人數不斷上升,政府已確認至少13宗個案。感染被認為是跟包裝工廠的衛生不良以及水受到 污染有關。
是次回收的產品於中國包裝,當中的覆盆子及草莓在當地生產,藍莓則來自智利。
被問及這場健康恐慌會否導致對入口食品有更多管制的時候,澳洲農業部部長喬伊斯(Barnaby Joyce)週三(18日)表示,這可能會是調查後的結果。他亦呼籲加強澳洲的食品標籤法例,以及呼籲市民購買當地產品。
喬伊斯向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表示,澳州本地有更強而有力的法律,亦有更強監督去確保產品比外來進口的更加潔淨、更"綠色"。"這正是為什麼你要為澳洲產品付出這樣的高價……我想要確保,當你拿起一樣東西,你看一下就可以說:'這是澳洲產的。'雖然比較貴,但比較安全。" 喬伊斯說。
甲型肝炎病毒影響肝臟並會引起腹部疼痛、暈眩、嘔吐、疲倦及黃疸等症狀
澳洲農業部表示已透過其駐北京大使館向中國政府尋求"安全保證",確保往後中國出口冷凍莓的 安全性
甲型肝炎是一種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影響肝臟並會引起腹部疼痛、暈眩、嘔吐、疲倦及黃疸等症狀,潛伏期可達50天。澳大利亞政府表示,甲型肝炎的源頭還沒得到確認,但衛生部卻表示,莓果是所有個案的唯一一個共通點。

DW.DE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Nuclear power and Taiwan


Nuclear power and Taiwan
Full story: http://is.gd/V8CFNu
Contributing reporter Jerome Keating talks with two physics professors on their opinions surrounding the issue of nuclear energy and what this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毒從口入2 –無所不在的塑膠,雙酚A會致癌嗎?

2015.2.13 公視
【毒從口入2 –無所不在的塑膠,雙酚A會致癌嗎?】
「妳認為是否應該禁用雙酚A,至少像加拿大最近決定那樣,禁用於奶瓶?我是個實事求是的人,既然有證據強烈顯示或支持,雙酚A有潛力造成危害的事實,所以如果我是個年輕媽媽,我不會希望奶瓶裡有雙酚A。」
今晚10點,記得鎖定公視主題之夜【毒從口入2】! 本集導演將深入調查被簡稱為BPA的雙酚A,它被用如奶瓶,水罐或微波食品中,也出現在樹脂中,被用作食品罐頭,或飲料罐的塗料…面對雙酚A大量暴露的現代人,我們的健康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你知道吃點亨氏番茄醬,竟然就能達到雙酚A的每日劑量嗎…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Talking Trash: Recycling a Wasteful World, In the Balance


“I don’t have any plastic products... so I don’t really like to buy anything new” – meet the New Yorker who lives a trash-free lifestyle, making her own toothpaste and compost. http://bbc.in/1zGaRlu

Processing the world's trash heap is big business, worth 400 bn dollars....
BBC.IN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復興航空空難:飛安會:正常一號發動機被關掉;不完美的總和(蘋論),呼籲民眾拒搭復興航空



復興航空GE235空難發生至今已進入第5天,搜救行動持續進行中。民航局表示,截至上午10點,仍有3名旅客失蹤,分別是楊榮添、張曉濱(中國籍)、陳仁泰(中國籍),3人皆為男性。今天上午7時搜救行動持續展開,搜救小組除了使用金屬探測器外,全台各地的潛水協會也相繼到場,以「一字形」人龍搜索,盼能盡速找到剩餘的3名失蹤旅客。
NEWS.LTN.COM.TW


2015年02月05日17:27
復興航空墜毀基隆河,目前以造成32人死亡,15人送醫治療,消基會今表示,過去13年來復興航空已11起空安事件,造成82人罹難、11人失蹤,國內飛航起降的航空公司應在一年內提出「空安白皮書」及「飛行履歷」來改善飛安,民眾也應拒搭復興航空。


消基會今召開記者會痛批政府飛安制度荒腔走板,歷經多次飛安事件還不能得到教訓,同時表達對機師的不捨與敬意。過去幾年間,國內空安事件已造成850人罹難,消基會認為民航局責無旁貸,應該要求國內飛航起降的航空公司提出「空安白皮書」來改善飛安。

消基會說,國外機師只要對飛機安全有所疑慮即可停飛,從這次的飛安事件來看,台灣的機師根本沒停飛權利,違反專業自主原則。此外,航空公司如何擺脫「因人情壓力而放飛的情形」值得探討。飛安問題一再發生,但我國民代看似無關痛癢,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應該立即召開檢討會議。

此外,消基會指出,航空公司的現場管理都是「以筆記錄」,發生意外後容易發生掩蓋事實或滅證的情形,因此建議地勤管理的「飛行履歷」,以雲端資訊系統詳載所有可能風險以加強監督及追蹤列管。在航空公司提出飛航白皮書前,呼籲民眾拒搭復興航空。(蔡孟修/台北報導)

蘋論:不完美的總和


 
復興航空班機墜毀基隆河,3天來已有上百篇文章從各個角度評論此事,包括主張遷移松山機場等。人們心中最大的疑問是;去年同型班機才剛墜毀澎湖,為什麼沒有記取教訓,又讓悲劇重演?復興航空感染機瘟了嗎?此型飛機應該要永遠停飛,而不是等鋒頭過去後,再悄悄拿出使用。
復興航空此次失事的ATR72-600型班機,一度被中國飛安專家形容成「小馬拉大車」,動力不足。不過新加坡航空刊物《Flightglobal》亞洲區主編華德隆(Greg Waldron)卻認為,該型客機是全球最受歡迎渦輪螺旋槳飛機中的最新機型,甚至以安全和可靠著名。
但過去21年間,ATR72型班機共出過21次意外,復航竟佔了4次。我們的問題是:為何別人開沒太大問題,交到台灣的航空公司,問題卻層出不窮?
上個世紀成熟的汽車、火車、輪船和飛機代表著工業革命第一次機械時代的成績單,非常亮眼偉大;但是這些機器在人類開始進入第二次機器時代前,仍然進化的不夠完美,人類每天傷亡於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的事故,依然多得嚇人。美國每年光是死傷於汽車車禍的人數就5萬多人,等於打了10年越戰的美軍陣亡人數。飛機事故、火車意外、船難也時有所聞,說明了人類對機械的控制和掌握並不完美。 

注意員工情緒管理

當然,此次空難除了機械問題還有人為失誤,這是兩個不完美的總和。人為失誤並不是3名駕駛員的問題,而是復興航空企業文化的問題,例如機師過勞、士氣低迷(去年空難後的效應)、人員跳槽等,往往因出事後的情緒沮喪,而導致另一次的事故。此刻復興航空要注意員工的情緒管理,避開惡性循環(空難-沮喪-空難)的漩渦。
機器的不完美反映的是人類的不完美,那我們對即將來臨的第二次機器時代(人工智慧機器人)恐怕不能歡欣鼓舞,不完美的智慧機器人會如何報復製造它的不完美人類,是可以好好想想。 

****
這則說明我的一個困惑。






美飛安專家:1具引擎可飛 不至於墜機

復興航空空難引起國外媒體關注。路透



2015年02月05日12:17



針對復興航空空難,美國廣播公司(ABC)飛行專家及軍事顧問甘亞德(Steve Ganyard)表示,根據行車紀錄器拍到的復興航空墜機畫面,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就是「標準的熄火,無法拉升」。針對復興航空駕駛在失事前曾表示,1具引擎失靈。甘亞德認為,畫面看來的確是引擎失靈。

他表示,當飛機只有1具引擎運作時,很多時候飛機就會速度太慢,然後熄火,機身會朝一邊傾斜,「復航看起來是左邊先傾斜」。

不過他也強調,1具引擎失靈,不足以構成飛機失事原因,「1架雙引擎飛機即使只有1具引擎運作,還是可以飛得非常好。若是說因為引擎失靈導致失事,完全不合理」。(韓政燕/綜合外電報導)


*******飛安會:正常一號發動機被關掉


(更新:新增飛安會記者會內容)

針對此次復航空難,飛安會今下午開記者會說明。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表示,飛機起飛時兩具發動機都是好的,二號引擎起飛後出問題發出警告,另一號發動機被切斷油門,沒有自動功能,是人為控制,但飛安會現在不會去討論是誰去關掉的,但當時廖建宗是坐在駕駛艙左座,是主控。

王興中強調,正常一號發動機不會自動關掉,但數據上它是被關掉的,但飛安會現在不會說是誰關掉的,另復興失事飛機有長達1分多鐘是兩具引擎失效的。該機的二號發動機(右發動機)在高度1200呎產生一個自動順槳(某個系統使其自動順槳),飛機系統會提供駕駛警告,告知二號發動機有問題,二號發動機失效,接著一號發動機油門被慢慢收回來,被關掉,反倒二號發動機有被推動和加油門,最後駕駛嘗試著要重新啟動一號發動機,但還沒完成完整的啟動動作,最後重啟發動機無效。

飛安會表示,該機起飛1分鐘後駕駛艙傳出警告聲響,疑似發動機就發生狀況,3分鐘內有5個點出現失速警告。王興中表示,發出5次失速警告時的飛機高度,第1次53分10秒高度在1600呎,第2次53分56秒高度在700呎,第3次54分06秒高度500呎,第4次54分13秒高度也在500呎,第5次54分24秒高度在300呎,王興中表示,飛機飛行高度在500呎維持了一段時間。

王興中表示,調查事實資料出來後,最近如果有發現在飛安上有立即需要改善的,會立刻對ATR機隊或復興航空發出「期中飛安通告」,不會等到整個調查結束,但目前沒有要發布飛安期中報告。

飛安會新聞稿表示,今年2月4日復興航空公司一架ATR 72-600型機,國籍標誌及登記號碼B-22816,班機編號GE 235航班,於10:51由松山機場起飛執行載客任務,機上載有正、副駕駛員各1人、觀察員1人、客艙組員2人、乘客53人,共計58人。該機於松山機場起飛後墜入基隆河。依據空難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本日發布之最新資訊,目前死亡人數為35人,尚有8人未尋獲。

飛安會於2月4日接獲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通報後,立即組成GE235專案調查小組前往事故現場。調查組織成員包括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復興航空公司、法國失事調查局BEA、航空器製造公司ATR、加拿大事故調查局TSB、加拿大交通部及PWC發動機製造公司PWC等計約38人。GE235專案小組分為飛航操作、適航維修、殘骸、紀錄器、生還因素、航管/氣象等六個分組等共計38人。

本案紀錄器分組已於2月4日取得座艙語音紀錄器及飛航資料紀錄器,連夜完成紀錄器資料下載、時間同步及解讀(該機座艙語音紀錄器(CVR)具備2小時記錄能力,固態式飛航資料紀錄器(Solid-State Flight Data Recorder, SSFDR),共記錄約750項參數;已打撈上岸殘骸於已完成定位及結構損壞評估記錄後,包括漂流及散落殘骸集中安置於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其他各分組調查進度已公布於本案前調查進度新聞稿。

飛安會提供當時的資訊如下:
GE235班機於臺北時間10:51:13獲松山塔臺頒發起飛許可。
起飛後並於10:52:33.8時接獲塔臺請求連繫臺北近場臺。
近5秒後(10:52:38.3時),駕駛艙出現主要警告聲響。
組員隨即於10:52:43.0時提及將一號發動機油門收回。
10:53:00時開始討論發動機熄火程序。
約6秒後(10:53:06.4時),飛航組員再次提及收回一號發動機油門,並確認二號發動機熄火。
10:53:12.6時至10:53:18.8時,駕駛艙第一次出現失速警告聲響。
10:53:19.6時,組員提及一號發動機已經順槳並斷油,約兩秒後再次出現失速警告聲響。
飛航組員於10:53:34.9時向松山塔台呼叫mayday並告知engine flameout。
10:54:09.2時,組員多次呼叫重新開車。
10:54:34.4時駕駛艙出現第二次主要警告聲響,0.4秒後紀錄器錄到不明聲響。
飛航紀錄器於10:54:36.6時停止記錄。(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關錯引擎墜機 國外屢有先例



飛機關錯引擎發生空難的事件屢有先例,最出名的就是英倫航空1989年的墜機案例,當時飛機左引擎起火故障,機長卻關掉正常的右引擎,造成47人喪生,79人受傷。

1989年1月墜毀在英國倫敦西北方的英倫航空(British Midland International)BD092班機,調查人員發現,機長聞到引擎的燒焦味道,立刻直覺判斷是右引擎出問題,因為以前的737幾乎全由右引擎供應駕駛艙的空氣,副機長檢查儀表板時也誤認右引擎故障。但他們駕駛的新款737-400卻已改用兩具引擎同時供氣,味道其實是從左引擎傳出。兩人都判斷錯誤,導致墜機。

此外,1993年4月,尚比亞空軍一架DHC-5D型雙引擎螺旋槳運輸機,運送足球國家隊參加比賽時墜毀。調查結果顯示機員因為過度疲勞,加上指示燈號故障,也是在左引擎故障下誤關右引擎。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2008年至2014年中,在台灣等發達中國家起降的班機,每630萬架次平均有1次死亡空難;英、美、日等先進國家每2390萬架次才有1次死亡空難

5家最危險航空 全部在亞洲

亞洲過去一年空難事件頻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美國媒體指出,比起歐美,亞洲的飛安監管制度「較不先進」,所以除非洲之外,在亞洲開發中國家搭飛機的風險,比任何地方都高。澳洲一個航空公司評比網站也顯示,全球最危險的5家航空公司都在亞洲。
《今日美國》報導,亞洲國家中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各國的飛安監管制度都「比較不先進」,而相較於主要的航空公司,復興航空傾向聘用較無經驗的機師。
澳洲「Airline Ratings」網站日前公布航空公司安全評比,印尼的獅子航空等5家亞洲的航空公司,在安全性評比中敬陪末座,只獲得滿分7顆星的1顆星評價。
這份評比全球449家航空公司的名單顯示,台灣的中華航空、長榮航空,都獲得7顆星的安全性評價,這次發生空難的復興航空則有5顆星。
此外,去年發生兩起重大空難的馬航也獲5顆星,去年底發生空難的印尼亞洲航空,僅獲2顆星。 

飛安監管落後20年

《今日美國》引述美國紐約航空法律師葛林(Justin Green)表示,亞洲的飛安監管制度「落後10或20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也顯示,2009年至2013年中,94起致死的空難事故中,亞洲的航空公司佔18%,雖低於非洲的23%,但遠高於歐洲的3%和北美的1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統計學教授巴奈特(Arnold Barnett)指,2008年至2014年中,在台灣等發達中國家起降的班機,每630萬架次平均有1次死亡空難;英、美、日等先進國家每2390萬架次才有1次死亡空難;而非洲為主的開發中國家,則每100萬架次就有1次死亡空難。編譯林沿瑜 

台灣飛安需要關心 (原作者為航空公司正駕駛)


 (斷句未依原文)
看板Gossiping
標題[爆卦] 你我都需要關心的..台灣飛安
時間Thu Feb 5 17:03:04 2015

原作者為航空公司正駕駛
........ ----------------------------------------

昨天早上被友人告知打開電視,映入眼簾的是連續不斷播放高架橋上巨大機腹畫面,看到 第三遍,我難過得別開視線,把電源關上。一個飛行員最不想看到的畫面莫過於此:飛機 在極低的高度失控,然後破碎成片片殘骸。 然後看著眾多FB跟BBS版上眾多網友討論,看到許多人讚許這位機長的英雄行為,我感到 更加難過。 發生問題跟意外,最重要的應該是等待完整的調查結果,找出問題,然後加以改善。而非 未審先判,斷言誰是英雄,誰又有過失。激情又灑狗血的議論根本無助改變現況。因為問 題往往不是表面上這樣簡單。如果讚許某人是英雄,結果調查報告卻顯示確有疏失,罹難 者家屬與生還者又情何以堪呢? 首先最奇怪的意見莫過於機場不應離市區太近,每每有飛安事故就會有這類聲音出現,這 也許出於某些民意代表的理盲,或其實是想藉此操控民意以遂行某種目的。我想請問到底 機場方圓幾哩不該住人?是一公里還是一百公里?台北市民命貴而大園鄉民命賤?要因此 廢除松山機場的理由難道是因為大園鄉民命賤(或是小港區民,或是沙鹿區民?)比較能 夠承受空難意外?會說出這種話的人根本只意圖炒作議題。現代民航機操作與機場的設計 與附近人口稠密的關連大概只有噪音管制,按部就班的民航機起降操作根本不會也不該出 現如二月四日上午那種災難電影般的情節。 你知道紐約JFK機場的31跑道是正對著曼哈頓島的downtown嗎? 你又知道其實羽田機場距離銀座不過兩三分鐘的飛行時間? 為了經濟發展或是誰的口袋要遷移機場我沒意見,但是遷移與否硬扯飛安問題在我看來是 相當可笑的理由。 其次,空難發生之時大家急於知道原因是人之常情,我們同事與航管朋友之間也會互相交 流訊息,想盡可能瞭解事發當時的原貌。但是空難發生的原因往往是許多環節造成的,需 要嚴密仔細的調查才能做成結論。做成結論之後,最重要的事情才要開始,就是「改善」 !

請問這半年來日本有沒有飛安事故?美國有多少飛安事故?英國跟法國甚至中國大陸呢 ?那我們台灣呢?恐怕真相是,我們根本沒有從過去的血學到太多教訓。但是網路上的討 論與媒體的推波助瀾,往往還沒能還原事情原貌就未審先判了。然後等到飛安調查報告出 爐,真正的因果關係反而沒人在意。請問,如果我們身邊任何一位親友,甚至是我們本人 下次又遭遇到一樣事故,難道我們不會怨嘆前人的血其實白流了,接下來還要流我們自己 的.........

再來要說一些飛行專業的問題。 雙發動機或多發動機民航機的起降操作,大部分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飛機不會同時失去 所有動力。大多數的飛機只要還保有50%動力,還是能夠安全的進行起降。而除了動力系 統外,其他的控制系統多半都有備份,讓訓練有素的飛行員能夠在系統故障的情形皆能安 然返航。這裡說到了一個重點,「訓練有素的飛行員」。GE-235的飛行員們從故障發生到 飛機墜毀之間做了些什麼事將會被飛安調查委員會用最大倍率的放大鏡檢視,到時候他們 有沒有克盡職責自然會水落石出。但是結論大體上只會分成兩種: 一個就是有某種原因造成系統失效但是飛行員應該還是可以操控飛機(但他們沒有成功) 另一個則是有某系統全部失效造成飛行員完全無法操控飛機。 如果原因是前者,那殉職的飛行員與相關人員的疏失將難辭其咎。如果是後者,原因不出 機械維修不良或環境變數已經超出民航機的安全操作範圍等等。

有沒有第三種狀況?有,但是非常罕見,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09年的Miracle Landing on the Hudson River,US-1549班機一起飛遭受嚴重鳥擊導致所有發動機失效,機長 Chesley Sullenberger在沒有動力沒有足夠高度的狀況下,讓飛機安然在河上迫降。 US-1549事件 http://ppt.cc/OHt3 因此,GE-235的飛行員是不是英雄,或者他們有沒有在最後時刻克盡職責以避免災難,顯 然在訊息不夠完整的現階段是無法討論的。不過我必須指出一個問題,就是台灣航空業的 訓練與安全管理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雖然台灣的民航操作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但是 飛行員與空服人員的訓練比起先進國家仍有諸多漏洞。 比如說水上迫降這個科目,我從業十餘年間,從來沒有被訓練過,也從來沒有在模擬機演 練過。也許多年來民航當局或航空公司高層認為水上迫降的機率太低可以不用訓練,但是 如果GE-235事件的最終原因是雙發動機失效,那麼飛行員最後沒有成功迫降也幾乎是無可 避免的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受過如何讓失去動力的飛機在陸上或水上迫降的訓練。

特別是台灣飛航訓練的環境,跟歐美或日本相比是相當不足的,歐美的飛行員成為民航機 師之前,往往已經累積上萬的飛行時數,而日本雖然沒有同樣的民航環境,但是他們的飛 行員養成訓練遠比台灣扎實,ANA可以為了訓練學員花大錢燒油讓他們在真實環境反覆不 斷的練習民航機的手動飛行,台灣的航空公司飛行員養成訓練往往只著重在模擬機的程序 訓練而已。而且連這些訓練也不夠全面。GE235的組員對於水上迫降的認知程度可能就只 有在手冊上看過兩遍的程度。

也就是說,在台灣,猶如US-1549的奇蹟是幾乎不可能重現 的,因為你我在台灣都遇不到像是Chesley Sullenberger的機長。 另一個例子是,2/4日下午我執行任務前,特地在做簡報時詢問空服員: 假設今天起飛後三十秒你們聽到機長廣播:準備迫降(因為某種理由我在此無法寫出標 準術語),你們該做什麼? 空服員聽到皆面面相覷,有的說啥都不做坐在位子上準備自己的撞擊姿勢,有的說開始 準備XXX程序複習,有的說我們機上有示範影帶,我會找出來播放。 我說:可能剩下十秒二十秒飛機就要迫降了,你還要起來操作影視系統的面板?(這動 作應該是有數十分鐘餘裕的迫降準備程序才該做的)你們難道不該在最後時刻警告乘客 如何做好撞擊姿勢嗎? 空服員說:歐!那....就是一面大喊A術語,B術語,C術語,並做出示範動作讓旅客看。

我說:你們的jump seat位置都沒有面對乘客,並且相隔甚遠,請問你大叫並作示範誰看 得到? 他們又面面相覷了。 為何呢?因為公司並沒有教,訓練部門設計的訓練科目僅針對某幾種飛機的客艙配置,從 來沒有在我服務的機種上設想過類似狀況,沒有為不同機種做出相應的程序。換言之,如 果別的航班遭遇類似情形,儘管機長運用高超技術成功迫降,機上死傷仍舊會不少,因為 沒有充分受訓也沒有被簡報的空服員不知所措,迫降前完全沒有向一無所知的乘客做出迫 降警告。寫到這裡我不禁也想知道,GE235組員在墜毀前,有沒有盡人事向乘客發出飛機 即將墜毀的警告。 以上的小小例子只是指出我們航空業的不成熟。載客飛行數十年,墜毀了數十架飛機,損 失了上千條人命,但是我們仍然沒有真正學到教訓,很多程序的修改或是訓練都是死了人 之後才相應修改,往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獲得全面的改善。

政府相關單位的 督導監察,就像是軍中高裝檢一般,相信當過兵的人都知道那是啥回事。每次督察到一個 缺失,航公司的高層就想辦法讓這個缺失消失,然後往往造成別的隱藏版缺失。不論民航 局內部或航空公司的高層,往往都由非專業人員領軍,只做表面功夫,只改善表象上看得 到的問題,這種只求表面績效的作法,只是延遲大麻煩的到來時間罷了。先前提到的訓練 問題,只不過是航空業管理問題的微小環節罷了。先假設有八百萬種空難死法,難道我們 非得把八百萬種空難原因全部集滿一輪兩輪,我們才能擁有如同歐美日本般的優良飛安記錄? 另一個議題是航空人員的工作條件。世界情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讓航空公司利 潤大不如前,經營不善的台灣航空公司無法有效開源的情形下,只能在節流上做文章。許 多空勤人員被迫在睡眠不足體力不支的狀態下值勤。

台灣航空業跟一般勞工一樣有個根本 的問題,就是缺少健全的工作契約保障。我們勞工永遠享有的福利是法律上賦予我們的最 低標準。 舉個最簡單例子,我們的航空法規規定空勤人員每七天休一天就好,也就是說最糟糕的情 形一個月只要休息四天就好,而公司死不肯跟我們簽訂合理工作契約,一面宣稱我們會保 障員工福利,另一面一直逼迫我們在法律規定的極限內賣命工作,而我們的政府一直默許 這樣的行為,一直遲遲不修改相關法令。

請問你今天搭上的飛機所有組員過去一個月都只 休四天,你認為他們還有多少精神跟餘力能夠100%完成保障你我的飛安工作?過勞工作絕 對是飛安的重大殺手,你覺得人在極度疲倦會做出多少蠢事?更糟糕的是直接睡著..... 這才真的是拿所有的人命在辦家家酒。 我相信,民航從業人員的士氣從來沒有這樣低落過,航空業有著結構性的重大問題,機場 整建一直出大包還無解,航空公司人員薪資福利偏低,訓練一直不夠全面也偏教條化,民 航當局的督察也往往相當過時。

平日的公司宣導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守紀律」,問題 是規範與訓練還有很多缺漏的當前,「守紀律」聽起來格外刺耳,言下之意是要員工們乖 乖聽話賣命或送命的意思嗎? 我們人民別再理盲了,不要造神,不要塑造英雄,不要濫情,該好好思考到底台灣的飛安 出了什麼問題,一起監督台灣的航空業吧!這絕對跟你我有關的,除非你我永遠不搭飛機 ,或者永遠不要開車接近機場方圓百里。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E-cigarettes 'may harm the lungs'

BBC News 和 BBC World News 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E-cigarettes generate toxic chemical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tobacco and may harm the lungs and immune system, new research suggests.
BBC.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