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良言一句三春暖"

英倫隨筆 BBC中文網記者 蘇平

抵抗抑郁最好的辦法是和人聊天

It's good to talk!大意是聊天真好!引申一下,可能和漢語中的"良言一句三春暖"異曲同工。

It's good to talk是英國電話公司早年的一句廣告詞。突然提起這句話,起因是上個星期英國披露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赫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稱,服用抗抑鬱藥很多時候根本不能改善症狀。
抑鬱與聊天,哪兒跟哪兒呀?乍聽起來,自己也覺得有點牽強。且聽我細講。

"幸福丸"走紅
今天在英國,恐怕沒有人會否認抗抑鬱藥特別流行這個事實。據統計,2006年,英國醫生總計開出3100萬個抗抑鬱藥處方。抗抑鬱藥被戲稱為"幸福丸"、1990年代的"It pill"(時代丸),英國則被戲稱為"百憂解之國"(百憂解,Prozac,一種抗抑鬱藥)。
有數字顯示,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鬱症。自然,對於很多重症患者,藥物是必不可少、事關生死的治療手段。但是,相當一部分悲觀、消極的輕度抑鬱患者為什麼也動輒服藥呢?
抗抑鬱藥流行,不過也就是這一代人才經歷的現象。英國皇家家庭醫生學院的肯尼迪醫生說,祖父、祖母那一輩人心裡明白,不管起因是親人喪生、失業還是失戀,遭遇失望、不幸是人生躲避不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他們也就創造出了對應機制。

Factbox:
英國患抑鬱症的名人
詩人 William Blake
前首相 Winston Churchill
歌星 Elton John
演員/作家 Stephen Fry
歌星 Robbie Williams

比如說,英國有名的stiff upper lip(咬緊牙關忍著)的傳統。但是現在,人們的期望值改變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永遠也不應該不幸,他們要把不幸醫學化。
問問爺爺奶奶,他們會勸你,郁悶了,去散散步呼吸點新鮮空氣,洗個熱水澡吧﹔還不行,和人聊聊,哭一場﹔仍然緩不過來?在車庫裡砸點東西、踢踢沙袋怎麼樣?
但是,如果把人生的不幸看成醫學問題,吃藥,當然就成了首選的治療方案。

英國著名作家、電影人傑瑞米﹒湯瑪斯長期患有嚴重的抑鬱躁狂症。他認為,幸福丸泛濫,與現代人熱衷於走捷徑、追求即時滿足的心態有關。再加上,家庭醫生忙得四腳朝天,平均分配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只有三分鐘,面對一個叫苦連天的病人,可能只有立刻拿筆開藥方。

聊天是奢侈
赫爾大學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歐文﹒基爾希教授指出,抑鬱症患者完全可以通過非藥物手段使症狀得到改善。不同領域的專家曾先後提出過鍛煉、聽音樂、食療等治療抑鬱的手段。
抑鬱,是心病。抑鬱的人,一個重要的症狀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和看待問題了。越想越想不開,越想不開越壓抑,如同當頭籠罩了一大團黑雲,怎麼都找不著北。這種病人,時常和親人、知己傾訴一番,其實就有可能幫助他們走出死胡同。

但問題是,現在,有人聊天,已經成了一種奢侈。
想看心理諮詢醫師?上個星期,自民黨稱,他們的調查顯示,在英國一些地區,人們需要排隊等兩年以上才能見上心理諮詢醫師。兩年!最堅強的人,聽了這個數字恐怕都會壓抑起來。

能和家人聊自己的煩惱的人不多見
和家人訴訴苦?七姑八姨的大家庭在英國早就成了過去時﹔隨著過去幾十年離婚率居高不下,現在,連兩口之家、四口之家的小家庭,也常常是支離破碎﹔個把兄弟姐妹也都忙,恐怕連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推到了次要地位。
以前,教會是社區的中心,是人們尋求精神安慰的去處。教堂的門永遠開著,牧師的電話永遠有人聽,教友們定期聚在一起。但是,過去三、四十年,教會在社區中的影響越來越弱,這給社區留下了一個任何其他俱樂部都無法填補的真空。
眼下,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使得打電話都快要成歷史了。電子郵件、短信能夠保持聯繫,但卻沒有了面對面聊天時知己伸手可及的親切,也沒有電話聊天中聽得到摯友唏噓慨嘆的慰籍。

良言一句
中國有句俗話"良言一句三春暖",說的正是和人聊天有助於改善身心健康。
聊天可以排遣寂寞。人性喜群居,長期孤獨,更易導致心理障礙、抑鬱寡歡﹔聊天是戰勝心理障礙的良方。通過敞開心扉,既可緩解壓力,還可宣洩、疏導不良情緒。

再有一點信不信由你,聊天還能增強自信呢。聊天的範圍上可至天文地理,下可至家長裡短,大可至國家政治,小可至柴米油鹽﹔聊天中既可緬懷過去,又可憧憬未來﹔聊天,無異於給人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小舞台!
在赫爾大學公布研究成果的當天,英國政府宣佈,將培訓更多的心理諮詢醫師,更加有針對性地治療各種抑鬱症,改善為心理病人提供的社區服務。

下一次心情郁悶了,別忙不迭地吃藥,記住,It's good to talk。
(2008年3月5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