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官兄傳此文
我對於末兩段的看法是存屬官方說法
台灣還沒準備好
其實 這才是真正的TQM
(我們可以比較NHK在此領域的種種節目 他們才算 PREPARED 不過仍有許多問題)
aging 不只是"可靠性"問題 它是 a fact of life 它又牽涉到"生活品質" 所以是很重要的話題 我建議朋友可開設些blog之類的 來嘉惠讀者
不過 或許我們該多談論它
談它的方式很多 譬如說
作者思果已逝 梁永安先生2011年翻譯牛津老年之書老年之書:思我生命之旅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Reflections ...
讀思果「說健忘談老年 外一章 」(http://www.cdn.com.tw/daily/2004/04/21/text/930421e1.htm)
2912年余光中出版翻譯Keats的詩集 老當益狀
一篇 Simon U 文章 (2004年) 更新
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寫給怕老族的信
:
官先生之文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二○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
臨床上,我接觸最多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包括你在內, 可能再過十來年將進入六十五歲門檻,或許,你並不覺得自己老, 但這就是「定義上」的老人。
在進入老年之前,你是否曾好好想過:要如何老去? 是天天奔波在醫院,躺在養護機構由專人照料? 還是盡情享受退休生活,到處遊山玩水?
根據研究,人在死亡前,一生中無法自理生活、 需仰賴他人照顧的時間,平均長達七年多。試想一下,整整七年, 你可能無法自己走路、自己上廁所或自己吃飯, 生活大小事都要靠人幫忙,不只自己過得辛苦, 照顧的家人也是身心俱疲。
門診中,我常看到很多罹患慢性病的長輩,很多人認為這「很正常」 ,反正人老了,功能樣樣都退化。我要告訴你:這個觀念是錯的! 我們不要「快速老化」,而是要「成功老化」!
簡單地說,一個老人健不健 康 ,不是看他得什麼病、 或是醫院的檢驗數值最關鍵的指標是身心功能狀況,人老了還活得健
康、有活力,生活有品質,, 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月日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我總是提醒周遭朋友,及早「儲存老本」, 過了五十歲更需要警惕自己。醫生工作很忙, 我儲存老本的方法就是,把運動「併入」日常生活,多走路、 多爬樓梯,做好飲食控制,不攝取含糖飲料。
如果你不想年老之後,天天看病吃藥, 第一要務就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及早鞏固「骨本」與「肉本」 ,因為走路變慢、走路不穩,多半和肌肉退化有關, 練習能鍛鍊肌力的低阻抗運動,例如舉輕一點的啞鈴,適度的伸展, 來保持良好的身體功能,避免骨鬆症與肌少症( sarcopenia), 也就是避免骨質流失與骨骼肌的萎縮與退化。
第二,是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 平日多做一些腦力活動,學習新的事物,活潑使用大? 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 這都是活力老化的要件。
未來的五到十年間,整個醫療照護、長照、銀髮產業, 都會因老年化有很大的改變。你會發現, 往後的醫師並不只是看病與開藥, 而是想盡辦法來維持你的身心功能、改善你的生活品質, 台灣將發展出一個無縫(seamless)接軌的照護體系, 不同健康狀況的人,都有適切的健康
照護服務。
面對人口的白髮化(greying),時間是毫不留情地流逝, 你、我和政府現在就要共同努力, 讓台灣成為一個適合高齡人口居住的「樂活社會」。
在進入老年之前,你是否曾好好想過:要如何老去?
根據研究,人在死亡前,一生中無法自理生活、
門診中,我常看到很多罹患慢性病的長輩,很多人認為這「很正常」
簡單地說,一個老人健不健 康 ,不是看他得什麼病、
我總是提醒周遭朋友,及早「儲存老本」,
如果你不想年老之後,天天看病吃藥, 第一要務就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及早鞏固「骨本」與「肉本」
第二,是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
未來的五到十年間,整個醫療照護、長照、銀髮產業,
面對人口的白髮化(greying),時間是毫不留情地流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