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Ed Uthmanflickr, CC By 2.0
一個國際醫學委員會決定把一種「甲狀腺癌」除名,因為「根本不是癌」。
Chow Anita
被除名的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腫瘤,它是在甲狀腺上一個小結節,周圍有很多纖維組織包圍著,核心看來極像癌,但這些細胞沒有突破重重包圍的纖維組織。在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舉行的醫學委員會會議指出,傳統的治療方法,即是把病患全部甲狀腺切除,然後進行放射性治療,是「完全不需要,而且有害的」。其原本名稱是甲狀腺包膜内瀘泡型乳頭狀癌(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EFVPTC),現在改為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非入侵性濾泡甲狀腺腫瘤乳頭狀核,NIFTP),拿掉了當中的「癌」(carcinoma)字。
很多癌症專家都認為這是遲來的「正名」。多年來,很多醫學專家都提出不要把這種病稱為癌,「如果根本不是癌症,就不要再稱為癌了。」美國甲狀腺協會總裁Dr. John C. Morris說。其實,除了甲狀腺腫瘤外,部分醫學界人士也主張把一堆腫瘤病「降級」,不要再稱為癌,包括乳腺瘤,肺腫瘤和前列腺腫瘤,這次也許為未來更多低級腫瘤症改名舖路。
然而,現實是醫療界病患幾乎一驗到腫瘤就稱之為癌:乳房驗出有微小腫塊,就被稱為第零期癌症(Stage 0 cancer),小型和早期前列腺病變被稱為癌腫瘤。還有愈來愈多用超聲波,M.R.I.的和C.T.成像掃描發現的微小「癌塊」,尤其是甲狀腺結節,世界各地的「甲狀腺癌」病例以倍計急升。對於病患及其家人來說,癌症這個詞造成的心理負擔很大。
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副主席Dr. Yuri E. Nikiforov在兩年前遇到一個案例,患者是一名當時19歲的女士,被診斷患「甲狀腺癌」,那是一個極細小的腫瘤,完全被纖維組織包圍,Dr. Yuri E. Nikiforov向其主診醫生指出,這其實可以什麼都不用做,然而該主診醫生堅持根據指引,要進行切除手術,再以放射治療跟進,該名病患往後亦要定期復診。「夠了,得有人把這些瘋狂行為劃上句號。」Dr. Yuri E. Nikiforov說。自此,他與醫學委員會著手推動把「甲狀腺癌」除名。
醫護界之所以死跟指引,是因為的確有極罕見的病例是甲狀腺腫瘤突變成惡性,有問題的核心突破了纖維組織,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由於病患未有及時進行傳統癌症治療,最終死亡。
Dr. Yuri E. Nikiforov聯同24名醫療專家,搜集了13家醫療中心數百宗甲狀腺腫瘤EFVPTC病例做分析,這些案例全被列為癌症,而且有至少10年的跟進紀錄。他們發現,只要腫瘤沒有突破包圍的纖維組織,所有選擇在切除腫瘤後不進行放射治療的病患,10年後都沒有復發。但部分突破纖維組織的惡性腫瘤,即使進行了手術和放射治療,病情都可能惡化,甚至已經死亡。
「我們認為,這說明在決定是癌非癌問題上,細胞核形態(nuclear features)不是決定因素,而是是否入侵性/轉移(invasion)。」「患上甲狀腺腫瘤的病患,只要腫瘤留在纖維組織內(NIFTP,即留在原位),前景是樂觀的,他們不用切除全部甲狀腺,不需要放射治療,更不需要每6個月覆診一次。」委員會的結論是,只要小心診斷,確認為NIFTP的患者,在切除部分甲狀腺後,復發率非常低,大約是首15年低於1%。有關報告已在JAMA Oncology刊發。
It’s Not Cancer: Doctors Reclassify a Thyroid Tumor (New York Times)
Thyroid tumor reclassified to curb overdiagnosis of cancer (Science Dai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