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自然保護"先驅 Philipp Leopold Martin 1818-85

自然保護的先驅

氣候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物種保護--今天,這些概念早已廣為人知。而最早提出"自然保護"這一說法的,是德國人菲利普·利奧波德·馬丁(Philipp Leopold Martin),年代是200年前,這在當時可謂超前之舉。
Philipp Leopold Martin Erfinder des Naturschutzes Porträt
(德國之聲中文網)假如讓菲利普·利奧波德·馬丁(Philipp Leopold Martin)站在一片巨大的露天褐煤採礦區前,或者讓他檢查一下塞滿塑料碎片的魚和海鳥的胃,他會作何感想?對物種滅絕和氣候變化,他會作何反應?對德國能源轉型的進展,他又會作何評價?菲利普·利奧波德·馬丁可謂是"綠黨"--環保人士的老前輩,是自然保護和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先驅。2015年11月5日,是他誕辰200週年紀念日。
在馬丁生活的19世紀,人類忙於工業革命、疲於擺脫貧困。所以馬丁提出的保護自然的超前理念,並不為當時的人們所青睞。1871年,馬丁在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自然保護"這個詞。那時,馬丁已是一位知名的動物標本製作師,供職於柏林和斯圖加特的動物博物館。
Braunkohletagebau Hambach Schaufelradbagger
圖片1:破壞環境的象徵--漢巴赫的露天褐煤礦區
生態變革的肇始
馬丁對工業革命持以質疑態度,因為伴隨工業革命而來的是城市人口的猛增和土地的佔用:越來越多的田野被耕種,大片沼澤被抽乾,從而不再為原生狀態。當時馬丁就已觀察到了物種滅絕現象並試圖予以遏止。他致力於研究動植物世界,發表了若干面向實際、著眼未來的國家自然保護和物種保護計劃。此外他還建議制定統一的自然保護法,建議組建一個中央機構,專門負責整個德意志帝國的自然保護工作。
假如馬丁泉下有知,知道了這兩百年來人類所造成的種種環境污染的話,他肯定會輾轉翻身,不得安寧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萊茵河上游河畔發生的一起化學事故,致使100公里長的一段河段中,魚類和水中小動物全部死亡;科學家們發現柴油車尾氣所含的炭黑物質可直接導致肺癌後,政府才規定汽車製造廠商必須為柴油車配備炭黑顆粒過濾器。兩百年前,馬丁提出的加強自然保護的理念,兩百年後,終於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Tag der Nachhaltigkeit
圖片2:從小接受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教育
氣候變化恐怕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全球性威脅之一。人類排放有害氣候的溫室氣體,致使全球變暖,引發持續高溫、洪水氾濫等極端天氣,導致水資源短缺、農田貧瘠,進而危害人類健康,甚至造成社會不安。
聯合國下設了一些組織就致力於研究氣候變化和自然保護的相關問題。德國政府則設有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和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BfN),為聯邦環境部提供專業諮詢。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致力於自然保護、景觀維護和瀕危動植物的保護工作。
重要論著2011 年才重見天日
2011年,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的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了菲利普·利奧波德·馬丁有關自然保護的諸多論著,其中包括《德意志帝國和國際動物保護》("Das deutsche Reich und der internationale Thierschutz") 、《林間地頭的歌唱家(鳥類保護)》("Unsere Sänger in Wald und Feld")、《毒殺田鼠及其後果》("Das Vergiften der Feldmäuse und seine Folgen")、《狩獵者:獵人和狩獵愛好者之簡報》("Der Waidmann: Blätter für Jäger und Jagdfreunde"),以及《自然保護概述》("Allgemeiner Naturschutz")等。此外,馬丁也發表過有關兩棲動物、魚類、昆蟲、蜈蚣和蜘蛛的文章。
Vögel ausgestopft
圖片3:鳥類標本--馬丁當年就製作類似的標本
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圖書館管理員格哈德·哈赫曼(Gerhard Hachmann)十分了解馬丁的生平。他和同事撰寫了一篇詳細介紹馬丁生平的文章,發表在德國的《自然與景觀》("Natur und Landschaft")雜誌上。
據哈赫曼介紹,1848年,這位早期鳥類保護者動身前往委內瑞拉,蒐集動物標本。旅行途中,他的妻子病逝,他自己也身染重疾,貧困而歸。1852年,馬丁在柏林動物博物館得到他的第一個固定職位。他在那兒的工作是製作動物標本,使他有機會能夠名符其實地深入動物的五臟六腑,深度了解動物的大千世界。
德國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土地重劃工作,引起了馬丁的關注和思考。哈赫曼介紹說:"在土地重劃過程中,地塊被集中合併,道路和河流被改直,小河小湖被抽乾,林木被砍伐。"當時馬丁就發現,這些改造工程破壞了某些動物物種的生存基礎,其後果是,這些動物乾脆就銷聲匿跡了,尤其是鳥類的種數減少了。正是出於這一發現,馬丁才提出設立保護區、組建國家監管機構的建議。
1885年,菲利普·利奧波德·馬丁去世。在他去世21年後的1906年,普魯士才成立了一個國家自然遺跡保護機構,該機構正是今天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的前身。

DW.CO​​M

  • 日期 15.11.2015
  • 作者 Karin Jäger
  • 主題 穹頂之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