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臺大醫院吳院長談話

 分享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的演講

大師之言

我內心感觸良多


特別在基層

在台灣病人忙著往醫學中心跑

然後

在醫學中心忍受「三長兩短」

而且

愈來愈商業化的片段醫療照顧


那句以前醫學院老師常常提到

不能僅「治病」 要學會「治人」

一直在我心中盤旋


在後新冠新興傳染病蠢蠢欲動

加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終極挑戰

疫後更要認清「治社區」的重要


不是嗎?


治病治人加上治社區

是後新冠時期

不能忽視的功課


身為醫師

更不能只將醫學當謀生工具


早課

讀到大師之言

內心有感而發


與您分享

祝福早安


吳明賢院長今天的臉書


後疫時代醫療的趨勢:挑戰與機會

       很高興也倍感榮幸受邀「孫運𤩷科技講座」分享後疫時代醫療的趨勢,個人的淺見。

       疫情前全世界即面臨三大改變:(1)高齡化社會來臨,影響社會及政治的決策;(2)科技的快速發展及應用,改變生活的樣貌;(3)教育、經濟甚至政治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特別是疫情的發生惡化了不平等,超額死亡率在老、弱、病、殘特別嚴重。疫情前的2019年自然醫學一月份的期刋即整本都在探討數位時代的醫療。高齡化社會的主要挑戰是四類的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佔了72%的提早死亡(premature death)。在此趨勢下,其實疫情前全世界的醫療體系普遍存在醫療費用高漲、醫療人力不足且就醫品質不足及資源不平等的問題,而且只重治療不重預防,對慢性疾病的花費可觀,但是成效有限!更遑論有七成以上的亞健康病人,沒有得到任何醫療系統的青睞,因為多數的健保並非「健康保險」,而是「疾病保險」。

     因此疫後的醫療系統,除了利用「百年一疫」的機遇,加速數位化和智慧化轉型,以提升彈性的應變及韌性的持續發展之外,也要做觀念及方向上的改變,一是從「疾病的醫學」往「健康的醫學」,另一則是從「治療的醫學」往「預防醫學」發展。以癌症及長照而言,更是預防勝於治療,若是癌前病變及早期癌得到處理,就不用等到晚期癌症時才大張旗鼓用化療、標靶、免疫、中子/質子/重粒子等花大錢卻只能以緩解延長生命或改善生活品質為治療目的!而透過大數據的分析,精準預測風險後的個化建議,才能達到促進健康老化的精準健康,才能長壽又健康,避免年老時臥床的長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