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房屋的未來
在過去,房屋無論是氣派還是樸素,都是基於供暖或供電有限的假設而建造的。直到相當晚近的時候,大多數家庭還是地地道道的“離網”建築。
對現在的建築師(尤其是城市建築師)而言,供電是關繫到現代生活的一大因素。但我們是否正在回到過去的那個時代——家庭供暖或製冷耗能極低或者根本不耗能,而舒適程度以現代標準衡量也屬上乘?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環境變化研究所(ECI)高級研究員加文•基利普(Gavin Killip)認為,要想在未來幾十年顯著削減家庭和非住宅建築能耗,並不用剋服多少技術壁壘。“有很多技術可供使用。這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個社會問題。”
他估計,建築使用、耗散的能源占英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一半左右。這其中,超過一半能源為家用。這表明家庭耗能占據英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至30%。
在一個普通家庭中,60%的能源用於供暖,20%用於熱水,其餘20%用於照明和電器。
盡管短期內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鼓勵住宅和公用建築提高能效——如更換舊鍋爐,但基利普博士認為,政策應當鼓勵改善新房屋的設計,整修舊房屋,以將能源需求降低到現水平的一小部分。
他說:“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時代的英國人熱愛新鮮空氣。”由於要燃燒化石燃料,英國和歐洲北部的住宅設計大多需保持充足的空氣流通。
基利普博士表示,除了提高隔熱性能之外,大幅減少供暖能耗需求的主要方法是“結構緊湊,合理通風”。
意大利古典建築師帕拉弟奧(Palladio)以最基本(而或許也是最優雅)的方式詮釋了利用建築設計控制室溫的理念。無論盛夏酷暑還是冬日嚴寒,他設計的建築均能控制內溫。
被動式節能屋(Passivhaus)運動始於20世紀80年代。運動中誕生了一大批新建築,比起中歐的普通住宅,它們在傳統能源方面的消耗要低90%乃至更多。
高規格的隔熱性能,可控制氣流、甚至能從溫水中回收能量的熱交換系統,再與其他節能措施結合,可降低工作場所和住宅的能耗。
在被動式節能屋中,人體和區區幾樣電器產生的熱量便足以讓居住者感到舒適。被動式節能屋在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諸國更為常見,但其樣板也在北美和英國越來越多的建築工程中得到使用。
但現有的住宅怎麽辦?基利普博士認為,整修舊房屋能對住宅能耗需求控制產生最大影響。
並非所有房屋都適合採用最高規格的節能措施,例如用管道輸送空氣以避免不必要的環境熱能散失。
即便如此,他仍指出,一套適用於絕大多數房屋的改裝措施,即便不能達到被動式節能屋的標準,也能使房屋的常規能耗降低60%至65%。
他指出,即使未來的房屋可能採用太陽能面板、空氣輸送管道、生物質燃燒機、熱電聯產(combined heat and power)等配件取代鍋爐,“在外觀上也並不一定需要發生很大變化”。
但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對在法國和英國進行房屋改裝的潛力以及限制所做的研究顯示,目前可用的絕大多數現代節能措施的應用率很低。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在這兩個國家,低碳型房屋整修目前的市場規模都極為有限,如果房地產業要想對一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碳減排目標有所貢獻的話,這一市場的規模需要顯著擴張,並且快速增長。”
環境變化研究所的凱蒂•讓達(Katy Janda)表示:“在我看來,深度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讓達也參與了項目研究。
她表示:“深度整修與相關專業技能的供給與需求都有關系。對於新建房屋來說當然也是如此……建造一所被動式節能屋所需用到的技能與建造一所普通房屋的技術要求不是一回事。”
另一個妨礙按照被動式節能屋模式進行整修的因素在於消費者自身缺乏積極性。
東英吉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期在英國能源研究委員會(British Energy Research Council)的資助下完成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很少會成為促使人們決定翻修房屋的主要原因。
正相反,通過擴大或者改變空間佈局提升居家生活的舒適度才是房屋翻修的最主要動機。其他驅動因素包括某些特定事件,例如需要更換鍋爐或者窗戶。
東英吉利亞大學研究團隊的領頭人喬治•克裡索柯蒂斯(George Chryssochoidis)表示:“這項研究得出的根本觀點是,必須通過普通常規居家生活的視角來理解房屋翻修。”
克裡索柯蒂斯補充稱:“翻修房屋的決定根植於改善居家生活質量,而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強烈願望。”
但基利普博士指出,能源成本上升以及政府在對房屋翻修的補貼方面趨於開明化,或許能加快低碳型房屋的涌現速度——而人體本身也可作為環境熱量的一個關鍵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